近年來,氣候變化及其引發的極端天氣事件對非洲經濟韌性、可持續發展產生的負面影響愈發凸顯。
2022年年底,非洲之角遭遇40年來最嚴重的干旱。據聯合國人道主義事務協調廳統計,至少3640萬人遭遇糧食短缺危機。自今年4月開始,非洲中部強降雨引發的洪災導致剛果(金)、盧旺達、布隆迪等國大量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非洲區辦公室副主任理查德·穆南稱,氣溫上升增加了極端天氣事件的頻率,且非洲的升溫速度是全球平均水平的兩倍,這意味著未來可能有更多極端天氣事件發生。據該署估算,到2050年,即使全球氣溫上升不超過2攝氏度,非洲各地適應氣候變化的相關成本也可能達到每年500億美元。
極端天氣及其引發的系列惡果堅定了非洲大陸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決心,已有53個非洲國家簽署并批準了《巴黎協定》,提交了國家自主貢獻目標,提出構建現代低碳、經濟適用的清潔能源體系的愿望。但實現這些目標需要海量資金和高端技術支持。由于多數非洲國家財政較為緊張,非洲開發銀行提出釋放私營部門在非洲氣候領域融資潛力這一解決方案。
氣候融資缺口巨大
非洲開發銀行集團理事會第58屆年會日前在埃及舉行,主要議題是“鼓勵私營部門為非洲氣候和綠色增長提供資金”。非洲開發銀行行長阿金武米·阿德西納在會上強調,當前非洲面臨氣候變化的威脅,洪災頻發,干旱和荒漠化問題嚴峻,應對氣候變化已經成為“關乎生死存亡的挑戰”。他呼吁,“通過引進外資建設非洲大陸綠色基礎設施,推動非洲實現綠色轉型”。應對氣候變化已刻不容緩,解決融資缺口問題成為當務之急。
從全球整體情況看,非洲氣候融資量占全球總量比重較低。埃及總統阿卜杜勒·法塔赫·塞西指出,非洲大陸氣候融資需求旺盛,實現《巴黎協定》中提交的國家自主貢獻目標和推進綠色基礎設施建設面臨較大資金缺口。有統計認為,這一數字大概為每年2134億美元。然而,目前非洲僅能獲得全球氣候融資的3%,其中14%來自私營部門,這個比例是世界上最低的。他認為,設法引進更多外資是解決問題的重要途徑。
從非洲國家自身情況看,多重不利因素疊加進一步推高了非洲融資需求。世界銀行非洲首席經濟學家安德魯·達巴倫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通貨膨脹和全球貨幣緊縮政策將加劇非洲資本外流、貨幣疲軟和主權債券利差擴大,使得非洲債務問題更加脆弱。近幾個月來,美聯儲為抑制美國通脹大幅加息,其外溢沖擊給非洲債務問題“火上澆油”。統計顯示,有60%的非洲國家或處于債務危機中,或極有可能陷入債務危機。在全球經濟不景氣的大背景下,當地債務支出持續攀升,償債支出不斷增加,各國政府本就有限的長短期投融資空間將遭到持續侵蝕。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估算,截至2025年,僅應對新冠疫情后續影響一項,非洲就將產生總額高達2850億美元的額外融資需求。未來,隨著融資需求水漲船高,資金缺口恐持續擴大。
融資壁壘有待消除
埃及中央銀行行長哈桑·阿卜杜拉充分肯定了非行去年一年取得的成績,尤其是在“調動必要的資金和提高私人資本對非洲國家經濟活動的參與度”方面的表現。未來,非行承諾持續提升在氣候變化和綠色增長領域的投資比重,大幅增加低收入國家獲得氣候融資的機會。此外,該行還將于2025年前融資250億美元,用于支持非洲應對氣候變化。
專家認為,擴大私營企業融資需要疏通幾大堵點。一是非洲國家信用評級較低。非盟委員會主席穆薩·法基·穆罕默德表示,當前引進外資面臨的主要挑戰在于非洲大陸對外資吸引力不足。信貸評級機構普遍將非洲列為高風險地區,應采取措施扭轉這一“不公平的偏見”。如今,國際信用評級市場主要由穆迪、標準普爾、惠譽三大公司占據,部分非洲國家認為這3家西方評級機構忽視非洲宏觀經濟、金融和貨幣現實,將經濟數據與主觀臆測“結合”,夸大了風險,導致非洲各國在同等條件下只能獲得較其他國家更低的評級,難以吸引外國投資。非行呼吁,推動評級機構制定適應非洲現實的評級標準,調動外國資金對非投資積極性。
二是特別提款權分配不均。特別提款權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發行和分配,是用于彌補會員國之間國際收支逆差的儲備資產,可在償還債務、補充原有外匯儲備不足等方面發揮一定作用。但由于特別提款權規定要按各國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份額發放,因此,相比于美西方發達國家,非洲國家雖然需求大,但卻只能獲得較小的份額。好在特別提款權可以轉讓,2021年,二十國集團國家曾承諾將其至少20%的特別提款權用于非洲建設。如果其承諾能迅速落地,將助力非行通過杠桿效應擴大貸款能力。2020年和2021年,評級機構標準普爾、穆迪、惠譽和日本信用評級機構將非洲開發銀行的評級定為AAA。有鑒于該評級,預計非行將能夠動員3倍到4倍的資本。會議期間,科摩羅總統兼非盟現任主席阿扎利·阿蘇馬尼強調,非行應在推動特別提款權的合理分配和實現資產落地方面發揮更大作用。
此外,債務問題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非洲在國際市場融資渠道受限。阿德西納認為,非洲國家深受地緣政治沖突、新冠疫情等全球性事件影響,但當前全球治理體系缺乏有效的協調應對能力,應改革全球金融架構以應對非洲債務危機。阿德西納呼吁國際社會提高債權人之間的透明度,以推進對部分重債窮國的債務有序重組。
合力加速轉型進程
氣候變化是一項全球性挑戰,非行正在與其他多邊開發銀行、聯合國各專門機構等合作推動非洲綠色轉型。
根據非行網站上發布的信息,在可再生能源領域,該行正在與南非國家電力公司等大型能源公司合作推進可再生能源項目建設。到2025年年底,預計將有超過10吉瓦的可再生能源項目在非洲大陸獲得融資。
在推進能源轉型方面,非行與世界銀行共同提出一項可再生能源倡議,倡議包含一個光伏發電和一個風電項目,建成后將為非洲大陸提供超過20吉瓦的綠色電力,每年可節省超過1億美元的化石燃料使用。
在交通運輸領域,非行積極推進非洲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為尼日利亞、布基納法索、科特迪瓦、肯尼亞和烏干達等國的機場建設項目提供貸款。同時,與世界資源研究所合作,采取新技術支持“可持續航空”項目發展,達到減排目的。此外,非行還支持南非和博茨瓦納電動汽車項目的推廣和發展。
在農業現代化領域,非行與世界銀行和歐洲復興開發銀行一起為贊比亞、馬拉維、坦桑尼亞、安哥拉和津巴布韋等國提供貸款,以提升其農業生產和農業技術的現代化水平。
2023年,非行將在綠色金融領域建立更廣泛的合作伙伴關系,采取積極行動促進非洲大陸可持續發展,計劃與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和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理事會等合作伙伴共同籌資100億美元用于推進非洲大陸的綠色基礎設施建設。